
關於陳伯瑋
2013年台灣登山車錦標賽 男子菁英組下坡賽 亞軍
2013年捷安特盃山道下坡賽菁英組 季軍
2014年台灣登山車錦標賽 男子菁英組下坡賽 亞軍
2014年中國張家口雲頂速降賽AM組 亞軍
2014年中國張家口雲頂速降賽DH組 殿軍
2015年中國長興第二屆山地速降國際邀請賽大眾組 冠軍
「其實我一開始騎的是公路跟場地。」
來自高雄的阿湯,因為教練的關係,幾乎什麼車種都碰過,從最初的公路車到後來的登山車,以及途中意外因為隊友父親的關係,進而接觸到的BMX,漸漸的他明白,什麼樣的車系是自己的最愛。彷彿是對登山車一見鍾情,騎著它奔馳於非鋪裝路面上的刺激感令他難以忘懷。由最初的不懂,直至後來的細項專攻;從最高處一路滑翔到底的下坡車,遂成為他的正字標記。
難忘下坡車帶來的疾速滋味
眼前的障礙物,都已不算什麼
「國三那年接觸到BMX,變成自己的興趣。」偶然的機會,他與隊友一同前去極限場看那些嗜冒險如命的空中飛人來去自如,看到地上倒著車的阿湯,沒有太多猶豫抓來嘗試,一摸卻完全上癮。接觸這些車種後他發現,原來講求極限、速度感,具備冒險性質的車種令他欲罷不能,除了練完教練要求的課表,他更加碼於休息時間勤練BMX,展現勤奮的自行車態度。
偶然的機緣下,碰到了BMX ©Shin Ying
BMX摸久了,他驚覺這為自己在下坡車的領域帶來不少優勢,「膽子變大、飛躍的技巧,偶爾將一些BMX花招旋進下坡車上(如no hand,放手),輔助自己的下坡能力。」
習得之BMX技巧,成為下坡車花招的養分 ©Shin Ying
考取位於台中的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後,基於現行主流教育的關係,教練目前開設的菜單多以公路車為主,他只得跟著大夥一起練。「平常一有空,就會回高雄帶車上大坪頂練習,以防技巧生疏。」時間允許下就會練習2~3個小時,偶爾則利用瑣碎的時間回味BMX。筆者不禁好奇,下坡車騎士該如何知道自己這次的表現比上一次更好?「自己一定會有感覺,端看身體狀況與技巧,而非騎乘時間。」
一有機會便把握時間練習
在別人眼中,他是個敢飛、敢跳、敢於嘗試的人,沒有想過要放棄自行車的他,卻在一場中國賽事中學到無可取代的經歷。「印象最深的是前往中國張家口參與雲頂速降賽,這條賽道不僅是自己挖的,也從參賽選手中習得不少寶貴經驗。」國內同樣是下坡好手的江思翰,受邀前往當地設計賽道,也想學習這段過程的阿湯,決定一併前往。角度、板子(障礙物)長寬高都需要經過計算,也因此知道這是條長達2~3k且彎牆不少的路線。
從每一場賽事中吸取經驗茁壯
「台灣很少這樣的場地可供選手練習,若要形容這條路線,從高處俯瞰是條無止盡的S型。」能夠應對的方法,便是在比賽場地多跑幾趟,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自己進彎、出彎的最佳節奏。走完這場,才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,別的選手有辦法一次到位,自己卻連一半都還沒完成就開始疲勞,這令他大受打擊。「台灣的賽道過短,幾乎是身子剛熱就快抵達終點」,過程中他明白自身的缺失,返台後除加強手部肌力的調整外,更得找出騎乘到極限後,持續輸出的穩定節奏。
雲頂速降賽,最令自己難忘
「當我騎車的時候,總能想起一首好久不見的樂曲,繚繞腦海久久不肯散去。」每當沈浸於下坡騎行,他總是在想下一個彎、下一條路線的最適跑法,路徑選擇得在練習中找到,頭腦要清晰、控車得穩定,不像公路車騎累了還可放鬆滑行,下坡車一旦累了還是得繼續撐完全程,無法容下一絲閃神,因為意外隨侍在旁。
下坡比賽一旦上場,只能全力以赴到最後
帶著耀眼塗裝的OYAMA,阿湯驚豔於它靈敏的操控性,或許這和角度有關,端看每個人的騎乘習慣進行調整。「吸震效果也不賴,轉點上避震器的位置或有差別,不過第一次於橫山玩騎的感想是,零缺點。」
OYAMA為自己帶來驚豔的騎乘感受
生活中,難免碰到需要隨機應變的關卡,自行車運動為他帶來的影響,即是提高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。走進雙輪世界,他感謝每一位讓他更瞭解自行車的人們,以及支持自己繼續玩下去的家人。
「至少我知道自己專心一意的投入其中。」一抹陽光般的爽朗,為午後的寧靜添色不少。
新戰駒首次參賽
初次拜訪多樂美地雪場,這裡比雲頂雪場來的還要小許多,但不管是氣溫與風景上兩者都是一樣的冷一樣的美。抵達時已經是下午接近傍晚了,距離比賽日還有2天。次日起床外頭的天氣非常好卻帶著涼冷,完食早餐並換上裝備後,準備出發練習。此地的纜車也是頭一次坐,相較於雲頂的車廂型,這裡的纜車屬開放式的那種,沒有任何遮蔽物,坐起來挺涼快也挺刺激的。
賽前練了7趟,笑說第一趟就破胎的他,約莫是在第3趟抓出該路線的手感;亦是在練習中為戰駒調整座墊角度。面對該路徑,他將座高降低、椅墊用翹(下坡時,翹起得椅墊等同水平狀),藉此穩定騎乘時的重心。
多樂美地的風景不亞於雲頂
比賽當天最多練2趟,日正當中賽事將要開鑼。一出發就以連續8個彎道迎接選手,長達2km的賽道竟有多達50個彎道考驗選手的技巧與膽識,隨後進入樹林,只見他眉飛色舞的說道,「一出樹林就是一段平路,賽道也算完騎一半,不過就屬平路最累,體力已快見底。」對下坡車選手來說,車身的避震器就是吃掉腳力的存在,面對平路顯得吃力。由於最末段是一條大直路,出發前已事先將大盤由36T改成38T,加速時切換成最重的齒比儘管踩得辛苦,但他認為,再加一齒或許會更好。
精彩的過彎
相較於先前使用過的車款,OYAMA的新車上管偏短,不過這也為騎乘於地面及空中的他,帶來靈敏的操控性。沒有太多排斥感,自認適應力高的阿湯,也順利的在這場賽事中拿下好成績。很感謝歐亞馬公司(OYAMA)贊助自己參與中國的賽事,也謝謝主辦(騎二無比/諾客公司)給這群熱愛登山車的車友們帶來一場這麼完美的賽事,與多樂美地滑雪場所提供的優質速降場地,讓車友可以在此盡情的享受山地騎行。
恭喜他拿下大眾組第一名!
關於OYAMA
為臺灣專業腳踏車製造商已有30年之久,主力於研發折疊自行車更有多年的經驗!現積極地朝歐美市場發展,並於中國內陸推出各式登山車款,輕至XC,重至DH,應有盡有的生產線,滿足所有熱愛自行車運動的人們。
擷取自單車時代 http://cyclingtime.com/tw/documents/5912.html